最近车圈舆论不断,特别是比亚迪,从国足赞助风波,到成都天府机场所谓“失控”的传言,一桩桩目标明确的舆情风波接连不断。近期,汽车行业网络推手现象频现,就拿围绕比亚迪发生的两起舆论风波来说,这背后让人们看到的,不只是一家企业所承受的委屈,更暗含着对创新者的不公正对待,以及对踏实做事者的伤害,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比亚迪身处风波中的坚守与不易!
7月10日,比亚迪发布消息称将携手与青训组织合作,投入资源推动青少年足球事业发展。然而,社交平台上突然出现大量“抵制国足赞助商”的言论。原来是有人蓄意把“赞助青训”歪曲成“赞助国足”,成功触发了公众对国足的负面情绪。一时间,“抵制国足赞助商”的呼声在社交平台甚嚣尘上,大量营销号还联动传播“抵制比亚迪”的标签。在我看来,这无疑是典型的善意被恶意歪曲的“文字游戏”。
7月24日,一则标题为“比亚迪车辆在成都天府机场失控转圈”的短视频在网上迅速传播开来。视频里,司机蒋某因情绪激动而进行的操作被断章取义,还被加上了“刹车失灵”的解说,这一下子就引发了舆论热潮。当时,警方还未公布调查结果,比亚迪官方也还没来得及作出回应,“技术缺陷”“质量问题”等评论就已经通过营销号大量传播开来,甚至有账号提前准备好了“故障分析”模板。更耐人寻味的是,当晚恰好是比亚迪海狮06的发布会,众多不明真相的网友涌入直播间,纷纷刷屏“失控”;而就在前一天,“懂车帝”才发布了比亚迪车型的测试数据。很明显,这则消息的爆发时间节点十分蹊跷,是有人蓄意为之,试图掩盖企业的技术发声。
熟悉比亚迪汽车的人都应该清楚,技术创新乃是比亚迪得以立足的根本。在从电池安全到电机效率,从整车制造到芯片研发的各个领域,比亚迪都硬是攻克了垂直产业链的重重难关,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摆脱了对外部技术的依赖。当下,比亚迪的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等技术,不仅冲破了外资品牌的技术封锁,还借助“技术平权”策略,让普通消费者也能负担得起新能源汽车,使每个人都能体验到科技带来的乐趣与便利。回溯比亚迪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它的每一步都精准地踏在“创新”与“担当”的节点上。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比亚迪汽车凭借其高性价比和庞大的销量,让行业内一些竞争对手心生焦虑。
这两起风波的传播轨迹中,很明显的能看出其中隐匿着诸多值得细细品味的细节:区域性媒体纷纷发声、网络大 V 口径一致、短视频平台定向助推热度,这宛如一场按剧本上演的“舆论闹剧”。我们更加期待大家能拨开舆论的重重迷雾,洞察那些被歪曲的善意、被漠视的努力;更盼着监管部门能为创新企业保驾护航,使恶意操纵舆论的人受到应有的惩处。要知道,像保护比亚迪这类企业一样,我们始终坚信,唯有实实在在地打造消费者青睐的产品才是正道。一旦舆论沦为“软刀子”,遭受伤害的又怎会仅仅是一家企业呢?请别再伤害比亚迪了,它为中国汽车拼过的那些年我们都看在眼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IT手机资讯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