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从15年开始只使用骨传导耳机至今的人,随着这款南卡Runner CC II的入手,我已经用过了7款骨传导了,毫无疑问的是,这款确实是代表着近期骨传导蓝牙耳机无论是性能还是设计的一个发展前沿。

而南卡骨传导初代的耳机,也就是我手中的这款Runner已经陪伴我几年了,可以说这款在当年就已经很出色,而新的Runner CC II无论从设计来说还是从功能来说都可以标志着现在更成熟、更新技术也更轻的设计理念

这回的外包装采用了黑色为主,改用了抽屉式取出内包装方式。同时在正面和背面标题处采取了烫金字样,作为产品特性明确的点出了八项,其中超轻这点对运动骨传导耳机还是非常重要的,这个直接决定了是否可以长期佩戴。

对比一下南卡Runner Pro和最早一代的Runner外包装,可以看出Runner CC II对比Pro明显小了一大圈,而对比初代也显得苗条一些

说回Runner CC II,打开之后直接就能看到本体和正中间的配件包装,整体包装比原来更加紧凑,这也是外包装明显小一些的主要原因,而且这回的白色衬内有着不少的定制卡扣,保证了耳机本体在运输中不会移动

全家福就是这样了,仍然附送了海绵耳塞。看说明书来讲这回终于又恢复了一拖二功能,这点Pro反而没有。而Runner CC II又从Pro那块继承了磁吸充电的模式,有所进化

南卡Pro由于有数据传输能力,因此上是四个触点。而本次的Runner CC II是纯粹的充电使用,只有正+地两个触点,简化了一些

和耳机的链接则由磁吸方式防呆,保证不会接错正负极。而且磁力大小延续了Pro的程度,足到可以轻松拎起本体。磁吸充电的最大好处就是提高了防水的级别,同时还能减少接口插拔和外部腐蚀的磨损,延续产品整体的生命周期,变得更耐用。顺便说下,本次的Runner CC II防水级别是IPX6级别,虽然没到Pro的IPX8的游泳洗澡程度,但对于绝大部分运动来讲已经足够了

整体造型来看比原来会多了一些阴刻线条的设计,仍然是右耳后部操控区的设定

Mic的位置也是在右手操控区,整体收声偏小,但是降噪能力还不错,基本对面还是听得清
楚的。仍然采用了三键模式,只不过这回直接将按键的外观都改变了设计,盲按的情况更加不可能按错。但是也带来一个缺点就是按键面积变小了,如果是频繁切歌需要长时间按的话,手指间的压力还是有点大的

充电性能和原来差不多,也是两小时左右从0充满,不过使用时间则比初代能长至少一个小时以上。如果不是一直最大音量的话,续航能超过初代接近两小时,日常使用很方便

左手侧还是标准的厂商logo。这回的骨传导振子换回了传统的圆形状态,仍然是亲肤材质

主板及电池部分尺寸要介于初版和Pro之间,耳机整体大小拿到手上能感觉要小一圈

振子部分三代也是有明显的不同,这回的是正圆纯平形态,相对初代和Pro来讲偏硬,不过佩戴的时候感觉没什么不同。而挂耳部分更加贴近初代,运动佩戴时基本也不会被甩掉。重心的话,更加贴近耳后部分,保证运动时的稳定

Runner CC II后部仍然采用系列一致的钛合金,柔韧性极佳,可以看到多大的头都没问题,同时扭曲弯曲也是完全ok的

验证我很关注的特性时间到了,确实做到了足够轻,我用过所有的骨传导耳机中是最轻的一个,就算是身边人用的所有骨传导耳机算上也是最轻的一档,这个重量确实给耳朵减了很多负,佩戴时间也可以更长

下面说说使用中的感受。
首先就是轻,对运动耳机来讲这点很重要,同时配合防水和长续航,健身也就变得不是那么枯燥了。同时骨传导耳机先天的优势就是耳朵是开放的,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仍然不至于忽视身边环境和状态变化,这也是骨传导运动耳机存在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得益于芯片的提升,连接的速度、稳定性和距离都比初代有了明显的优化。同时一拖二功能的回归也给我这种多设备用户带来便捷,同时在两个设备自动切换的时候也更加舒服,不会打着一半电话被另外的设备切走。
声音方面,这款Runner CC II是我用过所有骨传导耳机中音量最大的,在漏音方面同等音量下要比初代控制的好一些,离Pro还有所距离,当然,价格也是Pro的1/3,这么对比不太科学。
收音方面降噪确实做得越来越好了,不过整体音量偏小,对面需要加大音量才能听见,还是希望mic的位置调整到下方,毕竟现在按键已经放到外侧了

整体来讲,尤其是对一个南卡骨传导耳机长时间用户来讲,Runner CC II在这个价位应该说是有很不错的性价比的,本身也是运动骨传导耳机中较前沿的设计,在佩戴上很贴合运动场景。同时性能的提升使得各项指标也能满足一般用户使用场景。应该说Runner CC II是一款很有竞争力的运动骨传导耳机产品,当然,如果有更高要求(比如游泳时也想用)还有Pro可以选,不过就日常运动场景来讲,南卡这款最新的Runner CC II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