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肉丝儿。又是新的一周,经过了短暂的休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从假期综合症中解脱出来呀~
今天我们来聊聊十一档的电影,今年的十一档,不得不说可谓是百花争鸣,各种题材类型的电影都有,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观影需求,作为一个老三国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部《三国的星空》。
《三国的星空》以“首部三国题材动画电影”的标签闯入观众视野。这部由易中天编剧监制、檀健次配音曹操的作品,试图以动画形式重新解构东汉末年的权力博弈,单凭易中天老师的名号,这部电影绝对值得一试!
颠覆性叙事:曹操的“洗白”与袁绍的“矮化”
影片以曹操为主视角,彻底颠覆了《三国演义》中“乱世奸雄”的经典形象。易中天将曹操塑造为一位心怀汉室的理想主义者:他冒死追击董卓、推行屯田制养兵、官渡之战以少胜多,甚至与汉献帝刘协形成“打破阶层壁垒”的君臣关系。这种改编并非完全脱离历史依据——易中天在《品三国》中曾以史料为基,论证曹操早期确有忠汉倾向。但动画将“挟天子以令诸侯”转化为“扶天子以令不臣”,并隐去徐州屠城等争议事件,仍引发“洗白历史人物”的争议。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袁绍的“名士风度”崩塌。影片中,袁绍宴请曹操时以冀州鱼脍、幽州貊炙等美食炫耀权势,却对谋士许攸屡次当面羞辱,甚至主动透露衣带诏消息以激化曹刘矛盾。这种刻画虽呼应了《三国志》中袁绍“外宽内忌”的评价,却因过度脸谱化而失去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当袁绍挥斧砍断假玉玺喊出“宁为玉碎”时,观众看到的已非历史上的四世三公,而是一个被符号化的“反派”。
视觉与历史的博弈:考据与想象的撕裂
影片在视觉层面堪称国产动画的诚意之作。创作团队深入50余家博物馆采风,从铠甲纹饰到宫殿布局均力求还原汉代风貌。官渡之战中,万箭穿心化为流星划过夜空的特效,将《观沧海》的诗意与战争的残酷融为一体。
曹操身上穿的甲胄,参考了淄博市博物馆的铠甲,头盔也借鉴了徐州博物馆汉代甲胄,连小狗麦子的形象都参考了内蒙古博物院的汉代彩绘陶狗。
更值得玩味的是影片对“动物符号”的运用。曹操的宠物狗“麦子”贯穿全片,从战场救主到官渡立功,虽为影片增添了合家欢色彩,却与乱世争霸的基调格格不入。再比如,汉献帝刘协以少年天子之姿怒喝震退袁绍数万大军,既违背军事逻辑,也削弱了历史场景的真实感。
不过从肉丝儿的个人观点来看,也没什么不妥。电影终究是电影,如果想要学习历史可以到课堂上,电影毕竟也只是娱乐的一种,更何况动画片。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这几天大火的《技能五子棋》,他不需要什么剧情,只是无厘头的搞笑,让大家摸不着头脑的笑就可以了。电影又何尝不是呢?有时候不需要太多的考究,只是让我们能够放松自己,娱乐自己,那这电影就是好电影。
结语:星空之下,何为三国?
《三国的星空》的价值或许不在于其票房成败,而在于它开启了国产动画对历史题材的全新思考。当易中天以“三棱镜分析法”解构曹操时,当水墨渲染技术将官渡之战化为动态画卷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部动画电影,更是一场关于“如何用现代语言讲述传统故事”的实验。这场实验虽不完美,却为未来的历史动画创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唯有在历史真实与艺术想象、技术呈现与叙事深度之间找到平衡点,才能让“三国的星空”真正璀璨。希望未来的三国题材电影,能像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我们的视野,带给我们更多精彩的视听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