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楼道感应灯第亮起时,它就开始工作了。我通过APP画面看到快递/外卖员将物品放在门口,随即按下门铃,预设的"自动应答"声响起:"请放在门口鞋架上,谢谢。"这套行云流水的操作,这正是小米智能门铃4陪我度过的每一天。自从家里装了它是真香,这玩意儿哪是门铃啊,简直是个24小时站岗的“电子管家”,之前看参数总觉得“双摄”“红外夜视”这些词儿有点虚,但实际用起来才发现,有些细节真的戳中痛点,它正在重新定义我的居家安全边界。

开箱来看这一套配件还是挺齐全的,不光有门铃主体,还有室内用的喇叭,可以放大门铃播报的声音,对于家里有老人来说,就变得格外有用了。安装方式也是有两种,一个是胶粘,另一个是螺丝固定,为用户提供2个方案可选。



这款门铃4配备了主摄像头300万像素,副摄像头100万像素,听着好像不高?但实际一用,你会发现拍得足够清楚了,主摄管看人,副摄专门盯着地面。当快递员把包裹放门口,主摄拍到他的脸,副摄直接拍包裹位置,再也不用担心丢件了。这种上下视角的立体监控,让传统门铃的视觉盲区彻底消失。

惊喜的是夜视功能,主副摄都带了940nm红外灯,晚上楼道灯坏了也不慌。手机画面依然保持彩色模式,直到环境照度低于1lux才自动切换黑白。红外光波完全避开人眼感知范围,门铃晚上不闪红光,这种不打扰邻居的细节设计值得点赞。

当门铃一响或有人走动时,都可以通过米家APP查看画面,还能实时对话。有意思的是,能预设语音,比如“家里没人,快递放门口”或者“稍等,马上来”,陌生人要是逗留太久,它还会自动录视频存72小时,关键还免费。有发小广告或不轨的人都能记录下来,并手机立刻推送警报。通过变声对讲功能切换成大叔音调后,促使对方迅速离开。

在门外用的产品就不得不说下续航方面了,它内置了5100mAh电池,实际每天触发十几次的话,在正常环境下使用能用达到120天,算下来一年充三次足够。而且充电接口采用Type-C的设计,看似普通却在可方便的续电,这个细节在其他A口产品上就变得顺手许多了。


不少人需要回看视频时,都会选择云服务或本地存储卡。虽然有72小时云存策略,但免费查看仅保留最近三天记录。如果不想付费升级一般都会选择本地TF卡存储支持循环录制,32G卡实际可存储约15天视频。

除了硬件堆料之外,小米软件生态的协同效应才是杀手锏。当门铃与小米智能门锁联动时,解锁瞬间自动关闭警戒模式;配合小爱同学可设置"主人回家"语音提醒。这种跨设备的智能交互,让安防系统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服务。


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它也是有也存在改进空间的。毕竟还有一款Pro版本,在硬件和功能上都要好于普通版的门铃。有时在暗光环境下时会有噪点,拍摄人脸会模糊,当访客贴近门板时,主摄160°广角反而导致面部变形。当然我最希望的是它能集成电子猫眼,虽然不是一类产品,但毕竟在门上屏幕看更直观。不过看在两百多元的定价面前这些都可以包容了。

总的来说,这款小米智能门铃4最戳我的不是参数,是那些“刚好解决痛点”的小细节——双摄看包裹、夜视不扰邻、预设语音防尴尬。它已从安防工具演变为生活伙伴,把“安全”这件事儿变得轻松又自然。要是你总担心丢快递、怕陌生人敲门,或者单纯想体验把智能家居的便利,完全可以去试试它。或许这就是智能家居应有的模样——不炫技、不张扬,却在每个需要守护的时刻,默默站成最可靠的岗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