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硬件性能日新月异的时代,玩家们对于游戏体验的追求早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能玩”。高帧率、低延迟、流畅度成为了新的关键词。而在这个背景下,“千帧神U”这一营销术语横空出世,似乎成了高性能的代名词。但真相究竟如何?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剖析14600KF与7800X3D这两款处理器,揭开“千帧神U”营销背后的真相。
首先,我们来说说平均帧这个曾经的主要性能指标。平均帧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所有帧数的平均值。在过去十年前的低性能时代,平均帧确实能很好地反映硬件的整体性能表现。然而,如今的硬件发展日新月异,任何新发布的CPU在平均帧方面的性能,都远超了玩家的实际需求,也超过了大部分显示器的刷新率。
比如现在市面上主流的显示器刷新率多在60 - 240Hz之间,即使CPU能跑出很高的平均帧,但由于显示器无法完全呈现,这些多余的帧数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而且,平均帧存在一个重大缺陷,它会让很多卡顿的丢帧浑水摸鱼,隐藏在众多高帧率之间,玩家根本无法确切清楚卡顿的情况。所以,在高性能时代,平均帧正在逐渐失去其参考价值。
随着玩家群体对游戏流畅度的需求日益增加,1%Low与0.1%Low帧越来越受到关注。1%Low帧是所有帧率中最小的1%的集合平均值,0.1%Low帧则是所有帧率中最小的0.1%的集合平均值。这些数据能够有效反映玩游戏时卡顿情况的帧数表现。可以这么说,平均帧好不一定真的好,但1%Low帧低就代表游戏体验一定不好。想象一下,你在玩一款紧张刺激的射击游戏,平均帧可能很高,但在关键时刻突然出现卡顿,1%Low帧或者0.1%Low帧很低,这会极大地影响你的游戏操作和体验,甚至可能导致你在游戏中失败。所以,对于玩家来说,这些低帧数据才是更能影响游戏体验的关键指标。
那么,“千帧神U”这一称号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更多是一种市场营销策略。所谓的“千帧”,指的是处理器在特定条件下能够达到的最高帧率,千帧虽然听起来很厉害,但它只是一瞬间的MAX值,并不稳定。在游戏过程中,不稳定的帧数会造成玩家视觉效果忽上忽下的颠簸体验。就像坐过山车一样,速度忽快忽慢,会让人感觉很不舒服。如果玩家对FPS有狂热追求,也不用花更多的钱去追求千帧。其实,通过IPO性能优化同样可以帮助实现较好的游戏帧率。因为稳定的60 - 240帧才是最佳的游戏体验。稳定的帧数能让玩家在游戏中操作更加流畅,视觉感受也更加舒适。所以,大家不要被这种营销术语所迷惑,要看准哪些数据是可用的,哪些是营销出来的。
事实上,“千帧神U”并没有太多技术含量。Intel很多年前的12600KF就能做到在个别游戏中MAX帧率达到1000帧以上。这说明所谓的千帧并不是什么难以实现的技术,只是被厂商用来作为营销噱头。玩家在购买CPU时,不能仅仅被这些表面的数字所吸引,要更加关注CPU的实际性能和对游戏体验的提升。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14600KF与7800X3D的实际表现,上图为测试平台。
从测试成绩来看,不同游戏中两者各有胜负。在2K中等画质下的《无畏契约》《PUBG》《永劫无间》《荒野大镖客2》中,7800X3D的三项平均帧均处于领先。
但在《全面战争:三国》《Cyberpunk2077》《黑神话悟空》里,14600KF保持三项平均帧领先。
在《极限竞速地平线5》《F124》中,7800X3D平均帧领先,可1%low平均帧和0.1%low平均帧却被14600KF反超。
在《古墓丽影暗影》《DOTA2》中,7800X3D平均帧和1%low平均帧领先,不过0.1%low平均帧被14600KF实现领先。
在《三角洲行动》中,14600KF在平均帧和0.1%low平均帧处于领先,1%low平均帧也能与7800X3D持平。
对于沉浸式游戏来说,显卡与显示器的优先级都高于CPU。因为显卡决定了画面的质量和细节,而显示器则直接影响玩家的视觉感受。如果显卡性能不足,画面会模糊、卡顿;如果显示器刷新率低,即使CPU和显卡能跑出很高的帧数,玩家也无法感受到流畅的画面。所以,大家在购买之前一定要确定好优先级,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合理配置电脑硬件。
再来说说性价比。14600KF的CPU单价大约在1400元左右,搭配B760M D4主板,总价不过2100元。而7800X3D的CPU单价高达2800元左右,主板搭配B650M也要850元左右,总价接近3650元。这样的价格差距,对于大多数玩家来说,无疑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电脑硬件市场中,玩家要警惕一些别有用心的春秋笔法营销,不要被那些看似诱人的营销噱头所迷惑。要深入了解硬件的性能指标,关注真正影响游戏体验的数据,这样才能购买到适合自己的电脑硬件,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在选择14600KF还是7800X3D等CPU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而不是仅仅被“千帧神U”这样的营销话术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