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网络比作公路,那么广域网就是不同城市、乃至不同国家的高速公路;如果把网络比作电网,那么广域网就是实现大规模跨区输电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广域网作为一种把分布于局域网络更广区域的计算机设备起来的网络,可以实现大范围内信息与资源共享。不论是集团企业与遍布全球分支机构的联接,还是数字政府建设中对各个委办局数据的“一网统管”,或是“东数西算”中海量数据的高速率、低时延传输,都离不开广域网的支撑。与此同时,广域网不仅是保障数据高效流通的基础,也是实现数据价值挖掘的关键。为此,华为在积极推动广域网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同时,也在持续深化广域网创新产品在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落地应用,从而充分发挥广域网的价值,加速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
打造云广域网络,实现“五个一”能力升级
面对云网融合的新趋势,为了进一步帮助企业创建面向未来的智能广域网络,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华为基于IPv6+数字化基础设施建立智能底座,利用SRv6、网络切片、智能云图算法、IFIT等关键技术,已经打造出新一代敏捷、智能、安全的云广域网络解决方案—CloudWAN 3.0,并对自身能力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升级,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层面:
第一,一跳入云。过去,由于网络的传统业务可能涉及多个部门协同,其开通速度通常很慢,远远跟不上云服务的开通速度;而华为一跳入云方案通过SDN定义SRv6云路径,可以实现业务分钟级开通,并通过APN6应用驱动网络,实现网络的精细化运营。比如,广西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借助一跳如云,将业务开通时间从周级降到小时级,系统上云率达到89%,10倍提升云上业务访问量。
第二,一网通达。进入云时代,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新兴业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网络故障的定位和修复单纯靠人工运维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为此,华为通过将IFIT逐跳检测技术和NCE相结合,构建起一个“数字孪生”网络,可以让全网状态全程实时可视,将故障定位时长从天级减少到分钟级,实现200多个典型网络隐患主动识别率从60%提升到90%,大大提升了广域网的韧性。
第三,一键导航。在视频云建设中,由于每个摄像头和IDC机房的联接是固定的,而IDC机房的建设也相对独立,为了让视频的存储更加高效,实现云网一体调度,华为通过独家的智能云图算法,可以根据视频云的负载情况进行负载分担,并基于SRv6和SDN技术将视频存到最合适的云中,从而实现云网综合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提升IDC资源利用率超30%,而且不同IDC机房的负载较为均衡。
第四,一纤多用。过去,企业的生产、办公等业务都是用独立的专网来承载,重复建网不仅投入高,运维也非常复杂。华为通过一张IP承载网上进行多个切片,创新的层次化切片不仅在切片规模上是业界的10倍以上,专利的切片指纹技术也能够实现大规模切片的极简部署,从而可以实现远程工业控制、视频监控等生产类业务与办公业务直接进行安全硬隔离,关键业务带宽的100%保障。
第五,一体安全。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快速推进,传统的网络安全边界已经被打破,新型威胁层出不穷,为此,华为云广域网络通过全场景层次化数据加密,推动云网安一体,让网络更安全。在单机层面,华为云广域设备具备单机系统级的攻击防护,如TCP/IP防攻击和CPU保护等功能,可确保节点能稳定运行;在转发层面,华为云广域设备通过层次化的数据加密,包括IPSEC和MACsec,可确保核心数据的安全传送。
激发数字生产力,为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如今,全新升级的CloudWAN 3.0云广域网络解决方案以NetEngine系列智能路由器为引擎已经服务超过750张政务网、250张金融网、220张电力通信网,以及150张交通生产网。
如今,伴随着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广域网络正在进入IPv6+智能时代。日前,由IDC FutureScape发布的“2023年中国云计算市场十大预测”显示,到2026年,40%的企业将采用云广域网络和转接网络,以改善云和边缘应用及工作负载的可用性、延迟、性能、可靠性和规模。在这一趋势下,华为也将以IPv6+新一代技术体系为标准,面向政务、金融、交通、能源等行业构建敏捷、智慧、安全的云广域网络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构建全新的网络基础设施底座,打造无处不在的智能IP联接,激发数字生产力,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