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设备支持大功率充电,动辄100W乃至是120W,虽然说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用不到的,但有总比没有强。反过来诸如20W,30W才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充电功率。可在为不同设备充电时切换不同的充电头实在是过于麻烦,更何况附赠大功率充电头不能与友商设备之间兼容,对于拥有不同功率设备的我来说,一款能够从上到下支持不同功率,同时有能够兼容安卓、苹果乃至是笔记本电脑的多口充电头才是最方便的。Orico所推出的100W氮化镓1A3C多口充电头显然就是我充电的毕业装。

包装方面很普通,这就与Apple相差不多,将重心放在产品身上的公司,产品一般都不会差。由于手中已经有了多跟C-C和C-lighting的数据线,所以只买了基本款,单个充电头。个人建议如果手中没有多余数据线的,尽量还是购买套装更划算一些。 纯白的配色看似单调,反而能够更好的搭配数据线,配合PC材质仍然可以起到耐磨耐脏的作用。与MacBook Air配备的30W充电头相比,能够很明显看出Orico这款充电头更耐脏一些。


与Zendure 67W、Apple 30W充电头进行对比,能够发现Orico 100W充电头要更大一些,但这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毕竟有着更高的功率以及更多的接口。插头采用了折角设计,出门旅行随身携带也是很容易,想一想这要比笔记本电脑的傻瓜式充电头轻便许多了。

其实多口大功率充电头对我来说重要的并不是某一接口的功率有多高,而是在接入2-3乃至是满接口设备运行时的功率稳定性以及安全性,也就是说实用为主。Orico 100W充电头采用了1A3C的接口设计,几乎可以满足各种情况的充电需求。


其中单口最高100W,双口最高65W,三口最高65W,四口最高45W的输出功率。通过与Apple 30W为MacBook Air充电对比时,前者最高31.65W功率,而Orico能够输出38.02W的功率,与Zendure 65W为iPad Pro充电进行对比,两者的输出功率都在12W上下,可能与iPad Pro电量充足有关,没能发挥出设备所支持最大30W充电功率。


总结,与Apple原装充电头相比,能够输出更高的功率,与市面上常见的氮化镓充电头相比相差不多,可见Orico这款充电头的输出方面与专业的充电头厂商水平一致。

兼容性方面,除iPad Pro、iPhone13等苹果设备外,测试了Redmi K40,华为Mate 40,三星S20都能够达到相应的功率。电脑方面,先后测试了MacBook Air,小米笔记本Pro14以及联想小新Air15也都能够兼容,值得注意的是可为两台笔记本同时大功率供电,这一点在办公室简直就是神器。但为小米12等尚未开放大功率快充协议的设备供电时,尚不能实现大功率供电,这一点还要等待其他厂商开放协议。


对大功率充电头安全性质疑的朋友可以放心,8重充电保护,低温快充不发烫早已经是这类充电头的标配。更何况阻燃材料的使用以及精准的芯片输出控制,使用时安全总是摆在首位的。

其实对于大功率充电头我的看法还是实用为主,一味地追求高功率输出其实意义并不大,更多的是能够满足手边多设备的满功率输出才是王道。Orico这款100W氮化镓凭借着多接口高功率输出的优势逐渐替代了Zendure 65W充电头,成为了我在充电领域的毕业装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