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超人我会飞,一个爱音乐,爱电影,爱运动的吃货。
作为深耕音频领域多年的发烧友,手上攒了许多耳机。虽说现在许多人都爱用蓝牙耳机,但我还是坚持传统。所以,我对“小尾巴”的一只情有独钟。而且,体验多了以后,对小尾巴的评判标准也越来越苛刻。既要解码实力过硬,又需贴合日常场景,还得在细节体验上见真章。
我最近入手的雪漫天TINY系列,以“小而全能”为Slogan,是一款不错的便携式耳放。
它不仅颜值高,还细分了TINY A和TINY B两个版本,瞄准不同使用需求。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体验,这款百元内的产品,确实给了我不少惊喜。
一、外观与手感:小巧机身藏大厂质感
拿到TINY系列的两款产品时,第一感受是“精致”,不像百元级产品。
我的TINY A和TINY B分别选择了黑银两款颜色。两款机型均采用全金属CNC一体成型结构,表面做了细腻的磨砂处理
黑色款沉稳、复古金色款亮眼,日常单手握持或揣进裤兜,完全没有“硌手”的不适感。产品包装内,除了小尾巴本体,还有说明书、合格证和一包干燥剂,以防止产品受潮,可谓是非常用心。
另一个相同之处,就是他们都有3.5mm耳机插孔,可以支持市面上大多数耳机。
机身尺寸仅比普通Type-C转接头略大一点,重量控制在15g以内,搭配手机使用时,几乎感受不到额外负担。这对“随身党”太友好了,毕竟谁也不想在口袋里揣个“小砖头”。
值得一提的是,两款机型均采用“直插式”设计,没有多余的线材,既避免了线材缠绕的麻烦,也减少了传统带线“小尾巴”常见的接触不良问题,插在手机上晃动时,接口处也能保持稳固连接。
在接口布局上,TINY区分很清晰。 A款顶部是右侧3.5mm耳机孔,左侧是Type-C口(兼顾充电和数据传输); B款是3.5mm和4.4mm双耳机孔面对面。接口边缘做了倒角处理,插拔耳机或数据线时,不会有刮擦感,细节做工完全对得起“雪漫天”这个飞傲旗下品牌的定位。
二、核心体验:双版本精准击中不同需求
1. TINY A:解决“听歌续航焦虑”的神器
对多数用户来说,“用手机听歌时没法充电”是个老大难问题,单Type-C口设计意味着“听歌和充电只能二选一”。虽然现在许多人都在用蓝牙耳机,但这又何尝不是对“有线情怀”的一种妥协?我坚持有线,就必须要有个小尾巴来破局。TINY A的核心优势,正是把“听歌+充电”这两个需求捏合到了一起。
实际测试中,我将TINY A插在手机上,一边用3.5mm接口连接耳机听无损音乐,一边通过底部Type-C口接上充电头给手机充电。充电速度快,而且功率稳定,和直接给手机充电的速度几乎无差别。
同时音乐播放完全没有中断或卡顿,音质也没有因为充电而出现底噪或失真。
更惊喜的是,TINY A的Type-C口支持最高20V/2A快充,不仅能充手机,甚至能给我的联想小新Pro笔记本应急补电——出差时忘带笔记本充电器,用TINY A+PD快充头临时补电,30分钟能充至25%,足够应急处理文档,这个“跨界”功能在百元级产品里实属罕见。
2. TINY B:“共享音乐”的社交利器
相信很多8090后的同学都有着这样的记忆,在一个天气晴朗的下午,和同桌女生一起在教室里一起听一副耳机,共同享受美好音乐带来的共振……可惜现在那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昔日的记忆只能停在记忆里。
而TINY B则瞄准了这一痛点,完美解决“多人听歌”的难题。比如和朋友一起通勤、和情侣约会时分享新歌,传统“小尾巴”只能插一副耳机,往往需要“轮流听”,或者一人一只耳机,体验很割裂。而TINY B带有3.5mm+4.4mm的双耳机孔设计,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分别用TINY B连接到手机上,3.5mm口接上我的铁三角ckm550,4.4mm口接原道B80平衡版,同时播放小野丽莎的无损音乐。两款耳机的声音同步性极佳,没有出现延迟差,而且音质互不干扰——原道B80的低频下潜和铁三角ckm550高频解析都能完整呈现,不会因为“双口同时输出”而导致音质缩水。
对HiFi发烧友来说,4.4mm平衡口的加入更是“加分项”。对比3.5mm单端和4.4mm平衡输出同一首歌,能明显感受到平衡口的声场更开阔,细节更丰富:比如《渡口》前奏的鼓点,平衡口下的层次感更清晰,乐器分离度也更高,这让TINY B在“共享”之外,还能满足一部分用户对HiFi音质的追求。
三、音质与解码:百元内的“解码小钢炮”
作为发烧友,最关注的还是核心的解码能力和音质表现。雪漫天TINY系列支持DSD256和PCM 384kHz/32bit解码,这个规格在百元内产品中几乎是“独一份”——要知道,很多千元级“小尾巴”才支持DSD256,而TINY直接把门槛拉到了百元。
针对不同曲风,TINY的10段PEQ调音功能也很实用。通过手机端“FIIO CONTROL APP”(仅安卓支持,iOS可通过网页端操作),我可以根据耳机特性调整EQ曲线:比如听古典乐时,适当提升6kHz频段,让小提琴的高频更明亮;听摇滚乐时,增强125Hz频段,让贝斯的低频更扎实。调好的EQ曲线还能保存到云端,大大提高了可玩性。
另外,TINY的通话兼容性也值得一提。之前用某款“小尾巴”接电话时,经常出现对方听不清的情况。我在用TINY测试连接耳机接电话时,通话音质清晰稳定,即使在嘈杂的地铁里,对方也能清楚听到我的声音,这对“日常通勤用耳机接电话”的用户来说很重要。
四、参数与兼容性:全平台适配无压力
从核心参数来看,TINY系列的表现也很扎实。即使是阻抗稍高的耳机(如飞傲JT3),也能推得有模有样,不会出现“推力不足导致的声音发虚”。
信噪比方面,TINY A和TINY B的3.5mm接口均≥105dB(32Ω A计权),这个数值意味着声音的纯净度很高——在安静环境下听轻音乐,几乎听不到底噪,细节表现更突出。而THD+N(总谐波失真+噪声)最低仅0.0032%(TINY A),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保证了音质的还原度,不会出现“失真导致的音色跑偏”。
兼容性上,TINY系列堪称“全平台通吃”,不仅Android和iOS,还能照顾兼容Windows和Mac系统,均能即插即用,无需安装额外驱动。尤其适配iPhone 15-17系列,解决了新款iPhone用户没有3.5mm耳机孔又爱听耳机的痛点,而且支持线控操作(切歌、调音量、接电话),体验和手机直插耳机几乎无差别。
五、总结:百元级“小尾巴”的性价比之选
综合来看,雪漫天TINY A和TINY B虽然定位不同,但都精准击中了用户的核心需求:TINY A解决“听歌续航焦虑”,适合日常通勤、出差的用户;TINY B主打“多人共享”,兼顾HiFi需求,适合喜欢和朋友分享音乐的发烧友。
更难得的是,在百元价位,TINY系列实现了“越级”的解码能力(DSD256)、全金属质感、全平台兼容,还加入了PEQ调音云端共享、快充应急补电等实用功能,性价比拉满。
如果你也喜欢用手机听歌,又不想妥协使用体验,那么雪漫天TINY系列,绝对值得一试,想花小钱提升音质,何乐而不为呢?
超人我会飞高中lv3A
数码达人
两款各有千秋,各有各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