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17和华为Mate 80力推液冷,当贝S7 Ultra Max投影界“抢跑”预示啥?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从智能手机到家用投影仪,每一次的技术革新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全新体验。而在这其中,散热技术作为保障设备稳定运行、持续释放高性能的关键因素。随着芯片制程工艺不断精进,带来更强大运算能力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更多热量,发热问题日益凸显。同样,在投影仪领域,高亮度、高分辨率以及长时间的连续使用,也对散热系统提出了严苛挑战。传统的风冷散热方式在面对如此强劲的热量冲击时,逐渐显得力不从心,而液冷散热技术凭借其卓越的散热性能,开始崭露头角,成为行业发展的新方向。

一、风冷散热和液冷散热的区别有什么?液冷散热有什么优势?

传统风冷散热主要依靠风扇转动,这一方式结构相对简单、成本较低,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数码产品中。然而,风冷散热存在着诸多局限性。首先,空气的导热系数极低,大约仅为0.024W/mK,相比之下,水的导热系数高达约0.6W/mK,这使得风冷在热量传递效率上远不及液冷。在处理高功率芯片产生的大量热量时,风冷散热往往难以快速将热量导出,导致设备内部温度居高不下。

其次,风冷散热为了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通常需要配备高速运转的风扇,这不仅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风扇长时间高速运转还会消耗大量电能,增加设备的功耗。此外,风冷散热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在高温、高湿度等恶劣环境下,其散热性能会大打折扣。

反观液冷散热,其原理是利用液体作为热传导介质,通过液体的循环流动将设备内部的热量带出并散发出去。液冷散热具有极高的散热效率,其导热效率是空气的25倍以上,能够轻松应对高功率设备产生的大量热量。同时,液冷散热系统运行时极为安静,无需高速风扇,噪音可降低20dB以上,为用户营造出更加静谧的使用环境。

不过液冷散热的缺点就是水冷散热投影仪的成本相对较高,而且需要做好措施防止漏液,极大地增加了研发的成本,因此,大部分的厂商不会采用这个方案。

二、iPhone17系列与华为Mate 80的液冷“新征程”

作为全球智能手机行业的两大巨头,苹果和华为在技术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前列。在今年,iPhone17 Pro和iPhone17 Pro Max首次引入了VC均热板设计,为苹果手机的散热性能带来了质的飞跃。iPhone17 Pro的VC均热板系统由密封金属腔体及少量去离子水构成。当设备运行高负载任务,如大型游戏、视频渲染时,液体受热汽化并在腔体表面疏散热量,然后蒸汽再冷却液化,不断循环,从而将A19 Pro芯片产生的热量快速导出,有效缓解设备过热问题。

无独有偶,华为在Mate 80系列中也大力投入液冷散热技术。华为引入了主动散热风扇和微泵液冷系统,这一先进的散热方案使得Mate 80系列在性能释放上更加稳定。

iPhone17系列和华为Mate 80系列对液冷散热技术的采用,不仅是为了解决当下手机发热的痛点,更是对未来智能手机发展趋势的精准把握。

二、当贝S7 Ultra Max:投影界的液冷“先锋”

在投影仪领域,当贝 S7 Ultra Max 成为了首个吃螃蟹的产品,率先搭载液冷散热系统,开启了家用投影仪散热技术的新篇章。投影仪内部的光源和芯片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出去,不仅会导致机身过热,影响设备寿命,还会出现视频卡顿、画面色彩失真等问题,严重影响用户的观影体验。

当贝S7 Ultra Max 的液冷散热系统构建了超维热管理架构,针对48颗激光器、处理器等核心发热源进行精准散热。该系统采用了高效的冷却液循环设计,通过特殊设计的管道将冷却液输送至各个发热部件,快速吸收热量后再通过散热冷排将热量散发出去。这一设计使得吸热效率大幅提升50%,热交换效率也提高了40%。在实际使用中,即便当贝S7 Ultra Max 以高达5800CVIA的超高亮度持续输出画面,机身温度依然能够保持在合理范围内,有效避免了因过热导致的降频现象,确保画面始终稳定、清晰。

而且,液冷散热系统在噪音控制方面表现出色。传统投影仪为了散热,风扇往往需要高速运转,产生的噪音如同飞机起飞一般,极大地干扰了用户观影。而当贝S7 Ultra Max 运行时的噪音低至24dB,宛如图书馆里翻书的轻柔声响,为用户营造出沉浸式的观影环境。此外,当贝S7 Ultra Max在散热系统设计上充分考虑了空间布局,巧妙地将背面的扩展接口设计在靠顶部的位置,在保证良好散热效果的同时,不影响设备的整体外观和使用便利性。

当贝S7 Ultra Max在投影界率先采用液冷散热技术,不仅提升了自身产品的性能和用户体验,也为整个投影仪行业的散热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消费者对投影仪观影体验要求的不断提高,高亮度、高分辨率、长时间稳定运行将成为未来投影仪的发展趋势,而液冷散热技术无疑将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

从智能手机领域的iPhone17系列和华为Mate 80系列,到投影仪界的当贝S7 Ultra Max,液冷散热技术正逐渐从高端小众走向大众普及,成为数码科技产品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新兴技术的蓬勃发展,各类数码产品的运算需求呈爆炸式增长,芯片性能不断提升的同时,功耗和发热量也与日俱增。传统的风冷散热已难以满足日益严苛的散热需求,而液冷散热凭借其高效的散热性能、出色的噪音控制、灵活的空间利用以及潜在的余热回收能力,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最佳方案。

可以预见,在未来,液冷散热技术将在更多数码科技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而那些率先布局液冷散热技术的企业,也将在这场科技变革的浪潮中抢占先机,引领行业发展的新方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IT手机资讯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原创

什么牌子充电宝充电快?2025年公认充电快充电宝品牌推荐

2025-9-17 18:27:53

原创

TCL华星供屏TCL Mini LED电视新品系列,硬核实力筑就画质新巅峰

2025-9-17 19:44:2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