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入耳式和半入耳式耳机都是最受欢迎的形态。入耳式耳机音质更好,一般带主动降噪功能的也都是入耳式;半入耳式佩戴起来更舒服,不需要将耳帽深入耳道,不过运动跑跳的时候容易松动脱落。两者既有优势、又有劣势,很多朋友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而老牌音频厂商漫步者最近推出的Lolli ANC舒感降噪耳机,就把这两种形态的优势巧妙地结合到了一起。
漫步者Lolli ANC延续了半入耳式形态,但在造型细节方面做了不少优化,腔体和耳机柄之间形成55.5度黄金倾斜角度,更符合国人的耳部形态。加之单耳4.4克的重量,佩戴起来牢牢的卡在耳蜗当中,既不用像入耳式那样深入耳道,又能避免运动的时候松动掉落,长时间佩戴也不会给耳朵造成压迫感。
硬说是“宛若无物”多少有些夸张了,但戴起来确实没有什么异物感,尤其是夏天戴着耳道里不会潮湿闷热。再加上IP54级防尘防水,不管是运动跑步出汗、阴雨天被雨水淋湿、或者放在洗漱台上打湿,都不必担心进水损坏。
整个耳机的设计调性将内敛和时尚拿捏的恰到好处,我手里的“星光金”配色以奶白色为主,耳机柄外侧拼接一块高光金色盖板,颜值不亚于千元耳机。收纳仓和耳机为同色,盒盖和盒体分别采用亮面和雾面磨砂工艺,通过不一样的质感打破单调的设计。
音质方面,漫步者Lolli ANC采用13毫米PU+PEEK+LCP三复合强磁单元,本身就具备解析力和响度方面的优势,搭配聚能导声结构,对动态气流做到精准的调控,提升中高频表现,以此来补齐半入耳式耳机的音质短板。同时还加入了自适应低频补偿算法,通过实时监测耳机的佩戴贴合状态,对因为佩戴密闭性流失的低频能量进行修复,再加上自研等响度算法,不管音量高或低、佩戴松或紧,都能动态平衡频响曲线,准确的呈现出声音的细节,使其更符合用户的最佳听感。
虽然我并非专业的HiFi玩家,不过对音质也算是有所追求,而漫步者Lolli ANC的表现并没有让我失望。就以蔡琴的《渡口》来说,最明显的感觉就是面鼓部分的低频澎湃有力、富有弹性感,这也得益于大尺寸复合单元的优势。同时,人声部分清澈明晰、琴弦和鼓点等乐器声节奏干脆利落,并没有受到低频的影响变得很“闷”,对曲子中的声音起伏表现的“抑扬顿挫”。
它的音质表现和入耳式并没有太大差距,反倒是喇叭开孔不直接朝向耳道,音量调大以后没有那种刺耳的感觉。日常用来听歌、看电影或者玩游戏都足够用。另外它的低延迟游戏模式也很实用,玩游戏和看电影的时候能够保证音画同步。
除了好的音质之外,漫步者Lolli ANC还加入了入耳式专属的主动降噪功能,并且还是自适应降噪,能够根据佩戴状态和环境噪音自动匹配到合适的降噪深度,既保证了降噪效果,又平衡了耳压。上下班通勤坐班车的时候打开降噪,周围环境中的声音基本被过滤下去七八成,完全可以给自己营造出一个安静的聆听空间。而在办公室或者家里使用,也可以打开环境音模式,就能避免听不到同事或者家人说话了。
在主动降噪之余,漫步者Lolli ANC还支持ENC通话降噪和宽频语音还原,依靠两个麦克风和ENC降噪算法协同工作,过滤掉环境噪音和风噪,和前面的主动降噪相配合,就可以在嘈杂环境下安静的接打电话或者视频会议。
作为生活、工作全场景适用的耳机,漫步者Lolli ANC还有很多实用的功能集成在APP里。比如预设有多种音效风格,满足不同用户的听感偏好;和国际友人通话的时候,可以通过AI翻译功能实时翻译,支持21国语言,解决不懂外语的窘境;打开入耳检测以后,摘下耳机自动暂停播放、戴上耳机自动回复播放……等等。
入手漫步者Lolli ANC将近半个月,它给我的印象就是一款“水桶型”的蓝牙耳机,既兼顾了颜值和佩戴舒适度,又有着不逊色于入耳式的音质和主动降噪表现,还有通话降噪、21国语言实时翻译、低延迟游戏模式和双设备连接,再加上单次7小时、综合35小时的续航,作为主力耳机使用再合适不过了,果然还是老牌音频大厂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