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嫖”影驰一块PCIE 4.0 固态硬盘,五毛一G到底值不值

接近5毛1GB稳定不掉速的TLC能获得这样的成绩还真的是Wonderful。价格合适,用料扎实,颜值也是出类拔萃,这样的PCIE 4.0固态盘才是真正的刚需必备啊!

不知道从何时起,M.2的固态硬盘也开始分出三六九等,毕竟当年,小编可是说过:“只要不买SATA通道的固态,M.2固态随便买绝不会踩雷”这样话语的导购意见,可没想到几天不见,固态硬盘也能告诉我:“大人,时代变了。”

时代变成啥样呢?

M.2还分走PCIE通道和SATA通道

PCIE通道还分PCIE3.0PCIE4.0

而且你知道他们之间的差别有多大吗?真实使用体验上,速度是按成倍递增的!成倍啊!兄弟们!

简单来说,就是PCIE4.0 远大于PCIE3.0 >SATA 

而PCIE4.0又是最近AMD和Intel才推出不久的新概念,PCIe规范全称为PCI-Express规范,其由PCI-SIG组织进行制定,组建于1992年。目前的硬件主流标准是PCIe3.0,信号速率提升至8GT/s,而且编码方式也改成了更高效的128b/130b模式,因此单通道单向带宽依然实现了接近翻倍的提升,16通道双向带宽高达31.5GB/s。

那么,PCIe4.0到底有多快呢?目前主流的的PCIe3.0规范,信号速率为8GT/s,编码方式是128b/130b模式,即每传输128个Bit,需要发送130个Bit。那么,PCIe3.0协议的每一条Lane支持8* 128 / 130 = 7.877 Gbps = 984.6 MB/s 的速率,一条PCIe3.0x16的通道,x16的可用带宽为7.877*16= 126.031 Gbps = 15.754 GB/s,双向带宽高达31.5GB/s。

还是看不懂,你直接看小编3.0和4.0速度实测,差了两倍啊有木有!!!

所以当小编这种需要经常上游戏、做视频对电脑疯狂蹂躏的家伙看到这样的差距,不弄一块来搞个评测是肯定说不过去的。

不过,第一次测试PCIE4.0的固态硬盘,随便整个杂牌肯定对不起各位观众老爷。所以小编选择了最近打骨折1G只要5毛钱的影驰HOF(名人堂)Pro1T的PCIE4.0固态硬盘。说起来这也是第四次拿名人堂打样了,毕竟之前评测2070、2060还有移动固态硬盘都给小编留下了不错的影响,无论是颜值还是质量,都可以看到足足的诚意。

而名人堂的内存、固态并没有像名人堂的显卡那样“傲娇”,比如HOFGTX1080,现在二手市场还高达2400块宁死不降价,要知道30XX系列已经预备上市了啊喂!所以五毛1G能够撸到PCIE4.0的专业级名人堂1T固态,已经是让小编摩拳擦掌!

所以咱们也废话不多说,在“Onlyfor better performance”的信仰下,上手开搞HOF!

先“脱衣服”

这步作为“精神小伙”、“全能绅士”,小编已经联系的十分熟练了。

包装内几乎都是软海绵填充物,用以保护固态硬盘和赠送的原装信仰散热器。不得不说大品牌就是大品牌,遥想当年小编的固态直接是拿个塑料框起来的……现在还没坏真是奇迹,难道是小编平时使用不够???

取下的“衣服”(外壳)也挺有讲究。

除了影驰和HOF的标志以外,50%的内容都被HOF介绍所占据,说实话,就名人堂在主机圈里的地位,还用这么大书特书的吗?不过毕竟在内存和硬盘界,名人堂确实称不上大佬才这么设计的吧,上次我们评测的显卡就没有这样的大幅介绍。

另外,这款硬盘使用环境写的是WindowsOS/Visita/Mac OS/Linux

嗯……什么时候WindowsVisita也能并列入三大系统了???我估摸着,这个意思应该是指Windows最低支持Visita,毕竟这系统以下的系统也没有M.2的驱动不是。

看看内涵

“衣服”脱了,自然该看看内涵了。

我们先来看主体部分,也就是那块PCIE4.0硬盘。接下来,请跟随小编拿起显微镜,从每个芯片聊起来吧!

主控芯片

聊到SSD固态硬盘的好坏,是否丢数据,是否短寿命,主控芯片是很重要的衡量标准。比如我们常见的主控就有Marvell、慧荣(SMI)、群联(PHISON)、东芝、瑞昱(Realtek)等。此外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品牌,例如与希捷合作的SandForce,三星、Intel、西数、SK海力士、威盛(VIA)等等。

这其中,慧荣和群联是在非自有主控技术的厂商旗舰产品中最常见的主控芯片。

这款名人堂PCIE4.0 固态硬盘Pro就采用群联PS5016-E16这款主控芯片,也是群联最新发布的PCIE4.0旗舰芯片。根据参数,E16具有8个800MT / s NAND通道,可实现最高并行性和高达5GB / s的顺序读取性能;可以说,影驰名人堂选用这款芯片当真是下了血本!

另外,由于PCIE4.0的热功耗实在太大,这款主控仅仅12W,比上一代下降了4W,虽然总体热功耗看起来不是很高,但赠送的铜管散热器还是用上为好。

存储芯片

存储芯片采用的是希捷等厂商旗舰产品都是用的群联封装的东芝96层堆叠BiCS43D TLC,这是市场上最常见的256GB4通道高速3DTLC NAND颗粒,19nm制程、96层BiCS4技术制造,其通道与群联E16、E12等高性能主控芯片通道数匹配。

由于这款颗粒单颗容量实在太小,更因为随着堆叠层数增加,生产小容量、高通道数的NAND显然不十分划算,成品SSD性能也不够理想,再加上PCI-E4.0接口产品的"高"定位,因此无形中更推高了产品价格。所以,1TB为了保证散热的均衡,采取的是双面芯片贴法,各256GB,散热更均衡,但同时也会使得一些超轻薄笔记本不能更换这种双面颗粒的SSD硬盘。

不过话又说回来,轻薄笔记本3.0的PCIE通道就完全足够,最多接两块M.2的主板,根本不需要考虑通道宽度不够的情况,另外一些顶级MLC1T版本固态也能达到PCIE4.0差不多的速度(2500MB/S,受通道协议限制),所以双面芯片可能是目前PCIE4.0的标配(毕竟热功耗更大了)。

缓存芯片

缓存也是固态比较常见的海力士H5AN4G8NBJR-UHC512MB单颗,也是两面各一个,总共1GB的缓存。

这款缓存芯片DDR4标准,240017-17-17的频率和时序,DRAMless的设计一般常见于各高端固态硬盘,作为标配,也证明了影驰HOF确实下料十分有诚意。

铜管散热器

其实固态硬盘散热器很少见铜管,因为毕竟固态热功耗一般不大,相对于显卡和CPU,热管有点浪费了。但考虑到这款固态主要作用于更好的游戏体验,想要极速加载游戏,固态的稳定散热缺一不可,至少在散热上,大家无须担心。

其他

固态硬盘背面有HOF的标志,所有电路、电阻和电容都排版的十分美观,白色的PCB底板是一贯的HOF风格,与普通绿色PCB、黑色PCB放在一起立马显出了高贵的感觉。

芯片接口是标准的镀金金手指,能够保证接触良好,既然如此,我们就来跑一些测试吧!

跑跑测试

大文件连续存储速度测试

硬盘测试太在乎专业软件测试的分数纯属小白,实际上,专业软件的测试和实际体验并不能说是一回事(当然,我们最后也会使用专业软件作为参考测试)。首当其冲的,就是系统真实存储速度。

我们选择Win10对拷整体大文件。实际速度平均在2.36GB/S,整体拷贝没有出现掉速问题,PCIE4.0确实比较稳,毕竟TLC一般是模拟SLC才不掉速,现在有了更好的通道和额外缓存芯片,掉速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游戏加载测试

底特律·变人:这款游戏对CPU、GPU吃的不是很厉害,但是对硬盘简直是杀手,每次切换场景,如果你使用非固态还真是要等挺长时间。相对于PCIE3.0,在PCIE4.0的影驰HOF,加载场景几乎没有等待时间,整体流畅度比PS4版本更好。

地铁·离去:评测老三样了,奥德赛、地铁、骑马与砍杀。说起来,看过我之前显卡评测录制游戏视频的应该都知道,当时地铁·离去加载的那个慢……尤其是完全退出再重新进的那个加载,让我一度怀疑是卡死了吧。

换上新硬盘再配上HOFRTX2080,自此这游戏终于通关了,这也是为嘛到现在才写评测,昨晚肝了一晚上。整体体验和主机能打一战,加载流畅,即使Extreme的画质,也能游刃有余。

奥德赛就不测了……这游戏PCIE3.0也能秒加载………………

专业跑分

问小编鲁大师安兔兔在哪的,请素质三连后右手滚粗……

我们先用TxBENCH跑分,怎么说呢,没有想象的高,毕竟官方数据也是在5000MB/s,是我飘了吗???说起来之前2700MB/s的东芝1T我也照死了夸……不过毕竟PCIE升级了一代,还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水晶测试和TxBench的分差不大,看来TxBench确实是业界专业照妖镜,如果大家卖了“黑盘”,建议使用Tx跑一下,能够轻松测试出来是否是修改盘。

总结一下

整体测试下来,这款接近5毛1GB稳定不掉速的TLC,这样的成绩还真的是Wonderful。价格合适,用料扎实,颜值也是出类拔萃,这样的PCIE4.0固态盘才是真正的刚需必备啊!

如果你是UP主不玩游戏,那这款固态就更值了,导出速度比原来快很多,这次的ChinaJoy,我终于不用熬夜等渲染啦!!!那就8ChinaJoy视频区再见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IT手机资讯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原创

安卓平板只能盖泡面?先来看看荣耀平板V6再说吧

2020-7-13 16:00:38

原创

酷比魔方X Neo平板评测:千元价格却有2.5K屏,低预算首选?

2020-7-13 16:04:00

15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