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续航焦虑一直是消费者选购时的重要考量因素,与之相对应的续航能力就成为了衡量车辆实用价值的重要指标。5月31日,有自媒体驾驶比亚迪秦L DM-i 120公里版本车型发起实测挑战,在满电满油的状态下,自西安出发至深圳,最终交出了续航里程1977公里,综合油耗3.37L/百公里,续航达成率98.85%的成绩,这一测试结果不仅为续航这个老大难问题提供了有力解答,甚至可以说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实测打破续航疑虑,第五代DM技术
长久以来,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持有一定的保留态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宣传数据与实际使用之间存在差距,许多车型的官方续航数据往往难以令消费者信服。
比亚迪秦L DM-i的这次实测选择用最直接、最透明的全程直播实测方式,直接将车辆置于真实的使用环境中,摒弃了实验室条件下得出的理想数值(如NEDC、CLTC、WLTC等),转而以实际道路测试结果作为评判标准,向用户展示产品的真实性能。
值得注意的是,选用的120公里版本车型,电池容量更大,意味着车身重量的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续航挑战的难度。在这次的实测过程中,秦L DM-i经历了晴天和雨天等多种极端天气条件以及城市道路和高速道路等多种路况的考验,1977公里的实测续航里程,远超用户日常所需,直接回应了市场对于新能源车续航能力的普遍疑虑。同时,3.37L/百公里的综合油耗更是刷新了行业标准,让“低耗高效”不再停留于理论层面,而是真实可触的驾驶体验。
这次实测展现出来的数据所依赖的正是比亚迪秦L DM-i所搭载的第五代DM技术,这也是其实现高效能、长续航的关键。这项技术突破性地将热效率提升至46.06%,创造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记录。不止如此,比亚迪不仅在技术研发上走在前列,更难能可贵的是,比亚迪始终坚持“发布即量产,上市即交付”的原则,能够迅速将这些尖端技术转化为市场产品,让前沿科技转化为用户可以享受到的实际利益,第一时间感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便捷与高效,这种“研发-生产-交付”的无缝对接模式,也是比亚迪区别于其他厂商的独特优势。
深耕技术
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作为全球最早投身插电混动技术研发的企业之一,比亚迪在近21年的探索与创新中,已经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底蕴。自1995年成立以来,比亚迪始终致力于新能源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尤其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领域,比亚迪不只是早期的探索者,也是坚持不懈的创新者。据了解,比亚迪旗下设有11大专业研究院,涵盖材料科学、电池技术、汽车工程、智能化等多个关键领域,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研发网络,同时还有超过10万名研发人员的庞大团队共同推动着比亚迪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上的不断突破,而这些正是比亚迪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坚实后盾。
创新带来市场正反馈,销量未来可期
秦L DM-i这次的实测续航表现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新能源汽车用户群体中,“工业奇迹”、“技术创新力”等评价高频出现,这不仅是对车辆本身的认可,更是对比亚迪坚持自主研发路线的肯定。与此同时,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车展的举行,秦L DM-i凭借其实测表现也成为众多参观者关注的焦点,结合比亚迪5月份取得的330.488辆乘用车的优异销售成绩,可以预见的是秦L DM-i的正式上市将为比亚迪6月份的销量增长再添助力,进一步巩固其在新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
结语
比亚迪秦L DM-i的续航实测不仅是对单一车型性能的肯定,也是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进步和理念转变的重要推动。只有当技术真正服务于用户需求,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赢得市场的认可和尊重,比亚迪秦L DM-i的续航传奇,正是这一理念的最佳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