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发布了五代DM技术,成为了最近新能源汽车圈最引人关注的话题。说它引人关注,不仅是因为秦L和海豹DM-i实现了46.06%的热效率以及2.9L的油耗、还有2100km的综合续航,成为了中国普通消费者最想要的新车,同时也成为了一些格局并不算太大的友商攻击的目标。
比如在比亚迪发布会结束之后,同样作为国产汽车代表品牌的吉利,就开始“阴阳怪气”。这边比亚迪在发布会上展示了46.06%的热效率,那边吉利高管就迫不及待进行讥讽,就感觉国产品牌有进步,而且还不是吉利自己的话,那简直就是一件非常难受的事情。要知道,吉利在发动机热效率上其实也有着不错的技术积累和研发实力,是有能力与比亚迪一较高下的。但吉利非但没有恭喜比亚迪,反而晒出了自己还停留在实验室认证的46.1%热效率认证书。这种做法,看似在简单的数字上略占上风,但却让我们看到了吉利那并不算大的格局,甚至有点小肚鸡肠。
要知道,如果真的晒出实验室数据,比亚迪会怕吉利吗?比亚迪的技术积累与储备,绝对要比吉利还有雄厚。在这样的情形下,比亚迪被迫“应战”,同样晒出了一张产品认证书,只不过这次比亚迪的热效率更是达到了46.5%,高出了吉利一大截。但比亚迪为什么之前没对外炫耀,只是在吉利的“逼迫”下不得不晒呢?因为比亚迪知道,这是实验室阶段的数据,虽然很斐然,但没有被量产,距离消费者还很遥远,并不需要提前拿出来给消费者画饼。低调的比亚迪,无论从企业格局还是技术积累方面,都显然更成熟、更像一家国际化汽车企业的风格,这一点真的值得吉利学习。
过去几年,中国汽车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能源汽车迅速崛起,不断蚕食传统燃油车的市场,让消费者应接不暇。尤其是比亚迪在先后明确了“油电同价”和“电比油低”的策略后,更是不断提升和巩固着自己的市场地位。而包括吉利在内的其它国产品牌,也同样在比亚迪身后一起对合资燃油车进行着“围剿”。
这次比亚迪的第五代DM技术,不仅仅是将发动机热效率提升到了46.06,而且还在很多细节上持续优化。比如单次启停方面的能耗降低16%,发动机高效区占比提高0.7%,综合效率提高了0.85%。正是凭借这些优化与进步,才让比亚迪新车实现了2.9L的百公里油耗和2000km的综合续航里程表现。再加上9.98万的起售价,可以说这次比亚迪不仅让合资燃油车有点绝望,甚至连国产友商已经“红眼”了。
其实未来的中国汽车市场还有非常巨大的增长潜力,并不会完全一家独大,完全容得下比亚迪、吉利和其他品牌共同发展的空间。因此大家更应该良性发展,互相学习,你追我赶,真正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良性发展。与其嘴上争吵,不如脚踏实地,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