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数码产品充电在我看来本来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快充这个概念成为了各家厂商快速提升用户体验的一种方式。不过通常想要实现快充效果,就必须要考虑到大功率下的散热等因素,而这类高功率的快充头体积则会比一般的充电器大上不少,所以厂家有时候也会觉得得不偿失,虽然支持快充但附送的充电头依然仅支持最低的充电效果。然而氮化镓(GaN)的应用使得具备快充的设备在体积上有了进一步的控制空间。时间来到了2020年在市场上诸多快充设备的支持下,能够实现一头多用的快充头自然也就变的尤为炙手可热,我们同样也进入了“快充时代”,如果你没有一件能够让设备快速回血的充电设备,心理上也总会觉得心有缺憾。在使用了迪奥科这款65W快充头之后我个人觉得他对我的帮助非常的大,对比起来算是我比较推荐的一款快充产品了。
开箱&外观
习惯了大家花里胡哨的开箱,CHOETECH的包装设计让我有种回归本真的感觉。一个不大的快充头包装,还附送了一根支持快充的双C口线材。
内部的包装相对来说,也比较的简单,一个塑料内壳尽显质朴。仔细一想的话其实也对,本来这一类快充头设备利润率就不高,外观包装其实也就没有那么的计较了。
不过作为一款标准的数码附件,最基本的产品说明以及三包凭证还是要给的。但是也相对比较简单,线材也是独立的易拉条包装。
虽然外观包装比较随意,但是我个人觉得奥迪科的这款65W的快充版本确实非常的硬核。实际上在这之前我使用的一直是ANKER的60W的单口PD快充头。https://weibo.com/3636629680/IkDo7f908?from=page_1005053636629680_profile&wvr=6&mod=weibotime&type=comment
并且也曾经写过相关的文章来描述,在这此写文章期间我也重点对比了这两款设备。而经过了一段时间使用,我认为奥迪科65W的快充头在易用度上对比anker有着更大的优势。。。
外观&规格对比测试
首先,外观来看奥迪科65W的快充头体积仅有57.5*57.5*31mm,重量为132g,与anker的60W快充头的重量相当。而若是对比anker的体积的话,anker也还会稍大一点。

而就外观来看anker的设计更加圆润,奥迪科的65W的充电头则显得方正。手感上我认为二者各有优劣,比较圆润的anker相对更薄,但是稍大,奥迪科的长宽方向更小,但是边角的棱角似乎也更加突出。

两个快充头的握持体验都比较友好,二者也都有着白电都具有的简洁外观,表面的塑料有细腻的磨砂质感,具备较强的耐脏耐磨性。

正面的设计,首先奥迪科对比anker的充电头多了一个USB接口,因此接口上会更全,正面相对也更加紧凑。而二者也都在充电接口的正面位置都设计有一个电源指示灯,在通电状态下,两个灯都会亮起蓝光。我个人认为有这个指示灯非常的有必要,出差办公的场景其实我就遇到过几次,墙壁插座没有电,没冲进电的时候。
不过实际使用中,anker的灯好像更亮一些。我打开了单灯补光,奥迪科的环形灯就已经被“淹没”在了高光下。当然这也并不影响二者的实际使用。
插头的部分,二者都采用的是折叠插头,两款产品也都没有明显的松动晃动感。不过奥迪科的阻尼感要稍大于anker的快充头。并且缝隙更小,更不容易藏污纳垢。。。

在实际使用中呢我认为奥迪科的优势会是我更加在乎的,首先anker的60W充电头,仅有一个tybe-C口,也就是说,仅支持C口输出,因此一般情况下啊我就必须要随身携带一根双C口的线材才能使用,而奥迪科不仅支持C口的PD快充,下方还有一个USB口可以使用。。

既然是实际的应用环节,自然需要用数据说话,官方给出的数据是上端的USB-C口的输出功率为5V/2.4A 、9V/3A、12V/3A、15V/3A、20V3.25A.下方的USB- A口的输出则是支持5V/2.4A最大12W的充电功率。。。

很显然迪奥科的65W快充头,具备5档的PD快充,最大的输出功率也能够达到20V/3.25V对比anker的适配性更强。

当然通过POWER-Z的测试C口还能够适配QC20以及QC3.0与三星的充电协议,这一点也是anker不具备的。

另外我也单独测试了下USB-A端口的适配性。在实测环节,我重点测试了一下我自己使用的外设的充电情况。

首先是我平时写文使用的笔记本,支持C口充电是我一直以来选择轻便笔电的基准。实测日常使用,使用迪奥科的65W快充头平均下来差不多能达到24W左右。

但是在给我手中的小米9充电的时候,我发觉迪奥科并没有在前期展现出小米9的全部快充优势。理论上除了自家充电器能达到27W,其他品牌的应该可以达到18W,但是迪奥科的充电头,并不会在一开始就展现最高功率而是要等上一段时间。这个特性,在我充紫米10号 pro充电宝时就更加明显了。

紫米10号 pro的虽然有20000毫安电池容量,输出功率也能达到65W,但是后来我才发现充电外界的充电器充电最高也仅能达到45W这是紫米10号的短板。不过虽然不能发挥65W的全部效能,对我来说其充电效果也是非常的快速。20000毫安从0充电到100%用了两个半小时时间。

而通过长时间的充电测试,当然也能够测试出迪奥科充电头的温控表现。实测充电头的表面温度最高在47℃左右,最终差不多稳定在46℃左右,其实与anker的温度控制相差不大。

用手摸上去会有发烫的感觉,但是手感也在可以忍受的范围之内。

最后,各家也都会给自己的充电头配备一根官方的充电线材。与我之前使用的anker相比二者标配的线材都是1.8m长。不过anker的线材是胶皮材质,比较柔软也比较细,而迪奥科的线材就硬核了不少,充电头的包边大多都采用了金属材质包裹,logo是直接印上去的。

尤其是线材,迪奥科的线材使用的是针织线材,在抗压抗拉性,耐用性非常的可靠,粗细上会比anker的稍粗一点,当然它也不是没有缺点,由于针织材质比较硬一点,所以易用性上我觉得没有anker的来的舒适。更不易弯曲,所以外出携带的话,会多占用你的背包空间一点。

使用POWER-z测试,读取了内置写入的线材数据,这跟线最大支持50V,电流最大支持5A,用的USB2.0其实也在我的预料范围之内。不过后续我测试anker的附送线材,额.....anker没有写入数据。

线阻测试的话,这两根线材倒是保持了几乎一致的水准。二者ESR数都在220mΩ以内。
总结

最后总结这款迪奥科的快充套装,相比于我之前使用的这款anker的60W快充头,迪奥科65W快充头在许多方面,其实都有着一定的优势,最让我受用的其实是多出了一个USB-A的充电端口,使用起来更加灵活,就算我正在使用电脑,其实迪奥科也可以C口与A口同时使用,只是二者在功率上有所分配,C口最大被限制在了45W,A口则仍然是最大12W的输出。其次,在体积重量类似的情况下,多出的这5W在我看来并不是多么的重要,但是除了PD协议之外在各家私有协议中迪奥科同样比anker的有着更多的适配性。

不过缺点也是要说的,我依然会使用anker附送的这个数据线,因为使用更加友好,易弯折容易收纳,当然我也不是说这跟编织线材不好,而是不太适合我的收纳习惯。当然如果你不介意这一点,其实两款对比下来我依然建议你使用迪奥科的快充套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