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近十年之后,消费级AR眼镜又重新高调回归大众视野。
自去年10月开始,以OPPO、小米为代表的国内大厂纷纷推出试验性AR眼镜,谷歌第二代AR眼镜更是作为压轴在I/O大会上重新回归,苹果多年来不断提及但始终“难产”的AR产品,也已经呼之欲出……
在AR赛道日益拥挤的趋势下,国内一家创办仅1年的新秀——雷鸟创新,格外引人关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雷鸟AR眼镜实现天猫、京东AR大品类总销量、总销售额双第一。
这样的成绩无疑让大厂们艳羡,也让资本市场看到了国内创业企业发力AR领域的可能性。然而,在愈演愈烈的AR大浪潮中,以雷鸟创新为代表的创业企业,究竟能飞多远呢?
凭借过硬品质,雷鸟AR眼镜不断攻城拔寨
电商平台数据显示,雷鸟创新在双十一狂欢节实现开门红。双11第一波预售于10月31日晚8点正式开卖,在天猫平台,雷鸟AR眼镜仅用3秒,销售总额便超过618当天,京东平台用时则为17秒。而天猫+京东双平台合计销售额,更是在5分钟之内超过了6月整月销售额。凭此傲人成绩,雷鸟创新顺利拿下今年双十一天猫+京东双平台合计AR品类总销量、总销售额双第一。
作为AR眼镜领域的新秀,雷鸟创新在时隔不到两个月内,再次刷新销售记录。第三方调研机构易观分析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消费级AR眼镜雷鸟Air在京东、天猫两大平台销量均获AR品类TOP 2,市场份额高达28.6%,排名第二,为发展最快的消费级AR眼镜品牌。在与第一名的差距日益缩窄的同时,也与其他AR厂商拉开了差距。
雷鸟 Air 1S
2.0阶段是可穿戴设备,如前所述,如果要拿掉目前AR眼镜普遍拖着的那条“小辫子”,变成真正的独立的可穿戴设备,就要解决芯片及电池问题。但与手表等功能简单、低功耗、长续航的智能设备不同,AR眼镜在渲染、SLAM等方面,天然要求大算力的芯片,大容量的电池,但同时又要满足体积小。
这是目前AR眼镜进阶所面对的最大障碍。这也是为什么微软能推出功能强悍的AR眼镜Hololens2,而苹果从2015年即布局AR眼镜,尽管在各种场合频繁提及但至今难产,因为微软使用了高通专门为XR设备开发的XR2芯片,具备运行高通自研空间算法的DSP和强大的渲染能力,但随之而来的是,这款设备最终呈现出现的是类似头盔的200克以上的形态,这显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未来作为移动互联网入口的AR眼镜。
而3.0及4.0阶段,则是在解决2.0阶段难题的道路上,不断增加AR眼镜的交互功能,最终真正实现替代手机。
可见,AR眼镜从1.0阶段到2.0阶段,不啻是一种革命性的突破。因此,从现状来说,市场上在盼望一款革命性产品横空出世,就像当年乔布斯推出iPhone那样,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
结语
而当巨头企业推出革命性产品之后,也并不意味着其他企业将由此边缘化。
以智能手机行业为例,苹果是智能手机的绝对引领者,但随着智能手机不断发展成熟,行业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国产手机成功实现逆袭,在中后场大放异彩。
何况目前,在市场层面,雷鸟创新这样的国产品牌已经获得了先发优势。从苹果这种重量级巨头或许不在意的1.0阶段入手,展现着一种宝贵的务实精神。苹果不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去培养用户群体,但作为像雷鸟创新这样的初创品牌,无疑是需要的,而且抢先在巨头推出划时代产品之前,利用宝贵的窗口期去获得用户及品牌积累,这样的策略是非常聪明的,一旦巨头出击,那么再去做这样的事情肯定就相当困难了。
除了这种务实态度之外,雷鸟创新作为一个创立刚满一年的品牌,能够迅速推出产品并占领市场,也说明了其团队的研发及运营能力。据相关报道,雷鸟创新团队是一支充满活力的创业团队,目前拥有100余人的规模,平均年龄约为32岁。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个创新型企业,其研发人员占比颇高,达到60%左右,整体来看,明显是一家以研发为导向的创新型AR公司,截至目前,雷鸟创新已获得超过50件AR相关的专利。
而且,深入来看,雷鸟创新能够取得现在的成就,亦有“贵人相助”。公开信息显示,雷鸟创新其实是由国内电视巨头TCL电子孵化。其创新研发团队可以说脱胎于TCL,这从目前雷鸟的员工构成就可见一斑。包括手机业务部以及创新实验室,这些部门在VR和AR技术方面,曾为TCL积累了不少前瞻性的研究成果。此外,雷鸟创新的关键人员均来源于知名消费电子科技公司。
因此,尽管AR眼镜尚处于爆发前夜,未来的行业格局还很难看清,但雷鸟创新凭借品牌先发优势和TCL在渠道、资源、资金、技术方面的一些沉淀,可以说已经拿到了AR产业这条大船的半张船票,未来行业千呼万唤的革命性产品一旦出世,凭借这些优势和积淀,雷鸟创新有望快速更新迭代产品,像国产手机当年那样,在巨头已经搭建好的框架下,推出更符合国内市场的产品,有望在未来的行业格局中成为主流品牌。
作者:坚白
文|松果财经(ID:songguocaijing1)